一座沒有牆壁 , 視覺穿透 , 內外交錯 , 象徵現代城市的藤架式屋頂 本展館呈現四個議題
本屆世博會主題為 ”水與永續發展” , 彰顯水是延續生命,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空間的關鍵要素
目前由於水資源未能積極整合妥善運用 , 人類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
希望藉由博覽會的舉辦 , 尋求水資源更細緻 , 敏銳 , 積極地研究 , 並從永續發展的道德觀得到創新的方法
博覽會中展是世界各種族 , 國家對水資源文化的淵源與創新的獨特機會 ,
主題內容包羅萬象 , 涵蓋水力發電設備 , 節水設備 , 淨水設備 , 淡水處理和再利用設備等
被稱譽為全世界最大規模以水為主題的慶典
水之塔展覽館
水 生命之源 : 水之塔展覽館為2008薩拉戈薩會的垂直性地標建築 , 同時也成為薩拉戈薩市的新城市地標
由建築師思立克.德力沙所設計純白玻璃78米高的塔狀建築物 , 分成上下兩段挑空
下成挑空段以上百根透明壓克力館由天花板懸吊下來, 透過LED數位等光與音效模仿夏日午後雷陣雨的臨場情境
上層五 , 六十米的挑空段 , 由高空懸吊一系列巨大的金屬雕塑 ,
模擬從空中渲洩而下水滴在重力下流動 破碎 凝合等驚人的張力與複雜的幾何
參觀者行進於看似永無止境的緩坡登上塔頂 , 體驗自然形體與人造空間對話 , 從頂層可以鳥瞰博覽會園區全景
水之城展覽館
水之城展覽館處於河畔地帶 , 其建築以地景式的手法結構 , 建築與地景融合的三度空間
沿著斜坡移遊而上 , 參觀著被導引至7.4米高的另一個展區 , 埃布羅河的景致一覽無遺
水可以成為城市中的美景
水是我們的朋友
城市中的水資源再利用
水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好
極致之水展覽館前廣場臨近河流 , 設計為展示面積800平方米的一層樓建築 西班牙的創建築設計 , 在西班牙國立再生能源中心生態氣候設計專家的協助之下 , 水共享展覽館
水之橋展覽館
水 , 獨特的資源 : 水之橋展覽館為2008薩拉戈薩世博會的水平性地標建築
同時也是連接世博會園區 , 薩拉戈薩市區南部與德里西亞火車站 ,
公車站的主要人行通廊 , 也兼具”水 , 獨特的資源”的主題展區
此一建築由知名伊拉克裔英籍建築師札克 . 哈迪所設計
展示內容涵蓋有水資源的緊缺 ,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及水資源的未來前景等一系列問題 ,
極具啟發性地把水資源和人權聯繫在一起
將展示空間與人行通廊以立體疊合 , 內外交錯 , 創造出行進穿越與體驗參觀的嶄新空間體驗
橋與建築的共鳴 , 大自然上自然流動的人造地景與河川水域對話 ,
毫無疑問的這件作品的創意將與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 , 巴黎世博會的艾菲爾體塔等價齊觀的留在建築史上 ,
役可視為文藝復興之都佛羅倫斯橫跨阿爾諾河的韋基奧橋的當代版
極致之水展覽館
建築外觀由任意安排隨機錯落的藍色半透明塑酯材料所構成 ,
象徵海浪衝擊沙灘 , 光線經坡折射入海中的奇幻視覺效果
經由展示參觀讓人體驗感受水的極致性而釀成的天然災難 , 颶風 ,
海嘯和颶風給人類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 視覺效果震撼人心
家園 水和能源展覽館
家園 水和能源展覽館以緩坡道 , 連接845平方米大小各異高低錯落的多個區域
藉由豐富活潑的設計 , 創造富有娛樂性和教育性的展示內容
讓參觀者親身體驗水具又儲備能量和轉換能量的強大功能 ,
並闡述其過程成本低 不危害生態環境 間接有效地提高人類生活水平
乾旱展覽館
乾旱展覽館由建築師Enric Ruiz Geli, Cloud9及設計師Martin Azua共同設計完成
建築物坐落於世博會展區的中心位置 , 建築外觀直徑36.7公尺 高10公尺的白色外材使用抗壓隔熱保溫又自潔的ETEF膜 ,
狀似鹽堆積成山 , 遙望彷彿白雲 , 近觀可以發覺建築物表面附著透明發泡泡結構 , 象徵水滴落入鹽山上 ,
以此來比喻全球所面對的乾旱問題
建築所有的單元構件都以螺絲組構 , 以方便將來拆解重組回收再利用
展場內部以簡單而強烈的圖像傳達全球所面臨的乾旱問題 ,
並展示人類發展水利科技和水利文化的種種新知識
西班牙國家館
由來自西班牙Navarra自區的建築師Francisco Mangado所設計的西班牙國家館建築 ,
由數量眾多的細柱所支撐一座三角型薄型屋頂的永續建築
西班牙總理Jose’Luis Zapatero宣稱此建築在博覽會結束後將轉為氣候變遷研究中心
建築物模仿森林 , 既簡單又複雜的自然空間 , 陽光穿透林間 , 潺潺流水將我們的心境帶至另一時空
外部筆直纖細狀似蘆葦或竹林的陶柱 , 內部包附金屬管 ,
管內水流產生氣流及微氣候的冷卻效應 , 屋頂佈滿太陽能發電 , 雨水回收等系統
亞拉岡自治省展覽館
由西班牙建築師Olano and Mendo Architects所設計 , 其東北角的坐落地點也反應亞拉岡自治省在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亞拉岡自治省展覽館建築外觀以亞拉岡傳統的柳條編織的筐簍造型轉釋地區符碼 ,
講傳統編織的工藝具象轉化為建築
外牆材料以玻璃與預鑄混凝土版交錯混編所構成 , 引入多向度的自然光原
建築內設計有九根完全不規則的柱子 , 三根為主要結構柱撐拖起建築主體 ,
另外六根為懸吊的 柱體固定建築外型
建築內的多媒體劇場擬仿亞拉岡自治省的自然環境 , 播放著兩千年來動人的文明發展史
數位水展覽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所屬的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oratory與Carlorattiassociati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
位於世博會會場入口處一座結合數位科技與水的數位水建築Digital Water Pavilion ,
運用由墨噴印表機一般原理 , 數位水牆面由電腦控制數千個小噴頭噴出各種文字或影像
參觀民眾靠近 水牆邊的感測器會自動改變水流形狀
奇蹟般的打開水門讓參觀者穿門而入 讓參觀者親身體驗摩西過紅海般的奇蹟
此建築藉由油壓伸降的簡單原理 , 可以將建築物的屋頂從16英呎的高處迅速降至速降至地面 ,
並神奇的消失利用水可變 , 互動 , 與動態的特質創造出全新的互動建築經驗
展覽展示面積約900平方米 , 分為迷宮 , 天橋和人工大河谷地帶
建築物高低落差15米 , 被設計成多面壯觀的瀑布
水共享將取代了河谷作用為政治領地界線 , 淡化了各種歷史 , 政治和經濟利益的界限
此一展示區宣示 , 河川水資源的共同開發利用才是唯一的目標 , 鼓勵人們拋開政治 , 領土等利益關係來共享水資源
以上內容轉自(室內 interior 雜誌 184)